疫情当头,人心不定。追剧吃瓜刷爱豆都没啥心情,但这并不妨碍一位号称“黑眼圈男神”,“耿直段子手专家”,“医学界李佳琦”的中年奇男子成为新晋国民偶像。
没错,说的就是因各种硬核金句刷屏的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长张文宏医生。一点都没顺着提问说的“直男”
“不能欺负听话的人”“防火防盗防同事”“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
张医生的这些经典语录,想必大家已经领教过了,在他本人的业务能力与人格魅力之外,其遣词造句也包含着很多,日常表达与沟通的高明技巧。
今天就来分析分析,“张式硬核金句”究竟优秀在哪儿,看看我们普通人能从中学到怎样的表达智慧吧!
1
刚柔并济的耿直
说起张医生,大家纷纷提到的一个词是:耿直。在当下的表达环境中,这是个很珍贵的词,包含着不糊弄、不官腔、敢说话的意思,但其实张医生的厉害之处,远不止“说真话”这么简单。
张医生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是在1月29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当时上海感染人数剧增,医护人员压力也持续加大,身为医疗救治专家组长,他在媒体面前如此解释自己的安排:
大家都是社会人er了,都明白在集体中说真话的后果,那就是:得!罪!人!但张医生的真话说得刚柔结合,既尊重规则又有人情味儿,任谁听了都挑不出理,诚心信服。
张医生斩钉截铁地表达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尤其那句“不能欺负听话的人”,之所以能迅速出圈刷屏,就是因为其高度概括性与硬核姿态,不但安抚了军心,还一下子唤起了大众的同理心,成为了2020开年金句之一。
再比如下面这一段“日常工作巡查”:
“主任,老是在后面指手画脚。不进去跟病人的亲密接触。然后让我们老是在危险的第一线,我怎么可以接受呢?”
这段话反映的不仅是表达力,更是张医生为人处世的高素养,用自己实际行动,让人不禁想为那句“消除我们医生的恐惧”打call,而这句话本身有一定的文学意味,带有一种人性化的温情,在严肃正式语境中倍增感染力。以及这段“企业重视员工发言”。
简直是说出了广大职场人的心声,试问哪个不深受工资减半的职场人,不在暗中默默祈祷,求领导多看几遍这段发言呢?
说白了,这种刚柔并济、情理结合的“耿直”,才是大众心中理想型的发言范本,且言简意赅、直戳人心。
2
照顾情绪平等交流
从上面案例中大家已经看出,张医生作为一名管理者,能够充分到体恤下属的情绪,这背后是很强的换位思考能力
其实有同理心并不难,职场中这几年也很流行一个词,叫做:两面性思维。
但不是每一种温柔与理解,都能在三言两语中准确表达出来,让对方听了入耳、能懂、能接受,在这一点上张医生的做法,值得大家好好学习取经。
比如,当记者提出一个专业医学问题,张医生认为这事儿,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解释清楚时,他是这样委婉地表示拒绝的:
看看吧老铁们,什么叫情商?这就叫情商,先抑后扬+轻微幽默+清晰表达观点,既解释了自己不谈这个问题的理由,又很好地照顾了对方的情绪,回转得体贴又高级。
如果是个铁憨憨,只怕会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太专业了,跟你讲你也不懂。
可这耿直是耿直了,但记者和公众听起来啥感受?你是专家你厉害,凭啥我小白就活该挨怼?其实张医生在最新采访里也说了,专家其实都是暴脾气,但他出色的情绪体察能力和沟通技巧,的确收获了大批网友的称赞。
疫情期间的大众心理抚慰,其实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救助物资,还有精神上的鼓励与认可,否则难免造成“流血又流泪”的遗憾,比如前两天看到的这条新闻。
客观地说,在对普通人的关怀上,我们的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多说些暖心话,但“说暖心话”也不是表演,而是一种真诚朴素的共情。
看看张医生是如何在一段话里,同时鼓励了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和宅家隔离的苦逼群众们:
“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是‘战士’,希望大家在返城后在特定的点待两周,学生待在家里好好做功课,上班族待在家里或单位好好工作,我们必须依靠‘闷’的政策,来‘闷’住病毒。”张文宏进一步表示,“如果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闷’住病毒,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离战胜疫情的节点就更近一步!”
在接受民众称赞时,主动cue那些未被提及的同事与战友,还不忘向广大群众送上一枚理解的功勋章,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情绪,让每个人心里都如沐春风。
这难道不比领导夸你时,你只傻乎乎地回一句:不辛苦!应该的!要强得多了?
3
深入浅出有梗洗脑
如果一位医生总说真话,大众会觉得他了不起、值得尊敬,如果一位医生能把真话说得通俗易懂还有梗有趣,那大众会亲昵地封他为:医学界的郭德纲/段子手/李佳琦。
医学治疗中有个名词叫“依从性”(Patient compliance),用大白话解释一下,就是病人好好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睡觉不要天天熬夜玩手机,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但疫情防范和临床治疗不同,广大群众又没真的得病,又没和医生们建立医患关系,如何让大家心服口服地,依从专家意见并身体力行呢?
来康康张医生这几则,深入浅出且自带魔性梗的,专家式幽默劝人语录。
例如用打比方+对比的手法,把每个人都拔高到,与一线医生同等的“战斗地位”,让被无聊逼疯的群众,继续心甘情愿地宅家抠jio,不随随便便出门乱跑。
改编“当代流行语”,让憋了一个多月的职场人,在复工后的办公室里,忍住扎堆聊天吐槽的欲望,提高熟人间的防范意识。
在一本正经地科普,流感传播性的概率时,忽然脑洞大开,借着亲密关系的“神转折”引起你的注意。
总之,张医生非常擅长用风趣幽默的比喻,和戳中年轻人笑点的网络梗来解释枯燥复杂的理论,先让大家听明白,才能让大家相信,最后驱动大家自发扩散传播。
看看群众的反应就知道,如果张医生如果转行做自媒体,那绝对篇篇100万。
事实上,张医生所在的,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还真有自己的公众号“华山感染”,其一本正经冷幽默的关注回复,果然也和带头大哥的画风保持一致。
4
谨慎有据尊重真相
最后这一点,也为最重要,疫情是压在每个人头上的乌云,比起“形势一片大好”的鸡血和各种莫名其妙的“神药”,以及嘲讽国外“抄作业不力”。
大家最需要的是真相,是真实严峻的现实状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张医生显然很懂得这一点,在面对疫情防控压力等方面的问题时,他不打官腔,也不刻意迎合,而是把风险和现实说出来,同时说出专家组的应对办法。
比起一茬又一茬的“虚假希望”,他很坦诚地说,“新冠肺炎没有神药,唯一的神药就是集中所有救治资源,让病人能坚持下去”。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说是危机公关的样本,也是职场中汇报工作的标准案例,正视问题、承认问题,同时表示自己已经有过思考,并给出清晰的应对方法。
而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不下武断的结论,但做出足够的风险预判,这比一声“加油必胜”和盲目乐观更能给人们带来信心。
如果说每年春晚是段子手的高考,那么这次疫情就是全社会的大考,网友们已经看惯了各种趾高气昂、避重就轻、模棱两可、答非所问、形式主义的言论……
张医生这些真情实感又富于智慧的发言,简直就是各种迷惑行为中的一股清流,三言两语,医好的可能不仅是肺,还有心和脑。
我们在感叹“领导当如张文宏”时,也不妨从自己做起,说刚柔并济的真话,懂得换位思考与平等交流,温柔地体恤他人的情绪,心怀善良,好好说话。
声明:文章来源自网络,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5660 5308或邮件至viphgs@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