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网炮轰的保时捷,到底冤不冤?
2022-05-23

保时捷的骚操作:

1)客户订车的时候是电动方向盘调节,交车的时候变成了手动调节。

2)选装电动方向柱调节需3万现金,但赔偿客户的却只有2.3k+12K左右的代金券(只能在保时捷4S消费)。

3)电动转向柱后续还无法为客户加装。

4)保时捷官方发布公开信,表明因为疫情及芯片原因,正在研究解决方案。

客户憋屈发起舆论攻势:

1)客户欲起诉,发现购车合同里注明“客户非出于消费目的购车”,保时捷法务完美规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师反馈可能告不赢。

2)客户无奈发起舆论攻势:

a. 打脸公开信:在市场中能订到保时捷电动转向柱,为何保时捷官方无货。

b. 保时捷涉嫌歧视中国消费者:欧洲美国的保时捷方案是退现金,为何到中国变成了代金券,客户认为保时捷涉嫌歧视中国消费者。

c. 网红全网呼吁:网红“蔡老板”全网发起呼吁,请车评人都出来说说,直言用舆论“逼一逼”保时捷。

d. 网友暴走:涉嫌歧视中国消费者的帽子扣上后,网友开始上头,“绑架”各路车评人,要为中国消费者发声。

e. 墙倒众人推:各路车评人下场,一致谴责保时捷无契约精神,涉嫌歧视中国消费者,同时细数保时捷在中国各种加价乱象,指责其刻意营造“浮夸的炫耀式消费”。


三、看法:

1、保时捷危机的核心:价值观念受质疑,这是企业危机公关最要命的。

1)首先,歧视和区别对待消费者,不管在全球哪个国家,都是红线。尤其是在如今年的网络环境下,尤其要命。凡是涉嫌歧视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哪个好过了?

2)其次,无契约精神,这是普世价值观,交车时货不对板,就是不信守合同,打破契约精神。

3)再次,搞饥饿营销导致“天下苦保时捷久矣”。订车等半年到一年是常事,要现车就要加价,订车还要“加钱加配置”。消费者长期敢怒不敢言,借着这个契机消费者的气全撒出来了。
2、公关讲“合情合理”,保时捷“赢”了术,输了“道”。保时捷用法务在合同上的“术”,规避了部分法律上责任,但是输掉了尊重消费者这个“道”,法律是行为的最低标准,法律之上是道德,失德就会失了人心。消费者要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才发现早已被保时捷法务“坑”进去了,并认为保时捷的系列动作,都是“有预谋的”,发现“保时捷居然如此算计消费者”。
四、后续发展:

保时捷的公关很难做:

a. 公关部在保时捷内部的作用有限,涉及到大量消费者的赔偿方案,肯定是销售部门主导,公关部只是配角。

b. 涉及到品牌的价值观,公关部的声明不写个十几二十遍估计通不过。

c. 据很多车评人反馈,保时捷觉得自己品牌影响力足够,长期不维护与媒体和车评人的关系,你品品。

d. 领头的网红“蔡老板”明确表示“就算告不赢也要告”,到时候开庭、判决,一审二审又会掀起新的舆论热点。

e. 龟缩一阵等风平浪静吧,舆论一波接一波,估计保时捷的舆情监测供应商近期忙飞起了。
2、保时捷可以怎么做:

a. 真诚地直接沟通:事件源起“蔡老板”,建议找个合适的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牵线搭桥,保时捷与“蔡老板”直接沟通,前提是态度真诚,方案合理。

b. 彻底调查事件缘由,找出问题,认真认错。

c. 给出合情合理的解决和赔偿方案。

3、番外篇:消费者可以怎么维权

a. 首先肯定是走法律途径,或者寻求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的帮助。

b. 制造舆论:在法律上可能“吃亏”的情况下,制造舆论(公关事件)是最好的办法,这点“蔡老板”很清楚,要制造事件也很简单,参考罗某砸冰箱,马拉奔驰等,虽然有点土也有点损,但效果应该好。

声明:文章来源自网络,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5203 2161或邮件至viphgs@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所有:沃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999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