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奥迪广告“抄袭门”这次危机公关?
2022-05-30

 

昨天早上开始,奥迪品牌邀请刘德华做的”小满“短视频火遍全网。

奥迪X刘德华“科普小满节气”

21日早,奥迪品牌发布一条与刘德华合作的短视频,在视频号当天转发点赞和收藏均已超过10万,在刘德华的抖音上接近500万点赞。奥迪官方微博也将该条短视频置顶,同样也收获了很大热度。

“刘德华科普小满节气”词条还登上了热搜。“刘德华”X“24节气”,这波操作奥迪的“借势公关”可以说拿捏得恰到好处。

然而当天晚上,拥有300多万粉丝的抖音博主北大满哥称,该广告涉嫌抄袭他在2021年5月21日一条视频的文案。对此,他发布了一条对比视频,上下屏幕分别为其自己的视频与奥迪的广告内容。


当事人回应

此波公关危机当事人有这样几位:奥迪、刘德华、广告制作方上思广告。

他们的责任分别是:

奥迪:出钱拍摄、在文案方面并没有责任。

刘德华:出镜拍摄,在文案方面并没有责任。

上思广告:广告创意与制作,是文案抄袭的关键责任方。

明确了这一责任之后您可以发现三方的回应都没有问题。因此,这就是我所坚持的:发生公关危机不要着急,不要一味地“道歉”,在回应公关危机前一定要“明确责任关系”,然后根据“责任关系”选择回应模版。

反面教材——复旦大学抄袭门

2015年5月27日,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日,复旦大学发布了一个名为《To My Light》的宣传片。

该片特意选在校庆日发布,并在一周前提前预热,多次发布预告。校方对该片定位是:“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

但该片上线当天,即被多名网友质疑抄袭东京大学2014年宣传片《Explorer》,引发争议。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的主题LOGO之一,也被网友指出神似Touch ID的图标,即把这个LOGO进行镜面对称并翻转后,和苹果公司Touch ID的图标高度吻合,相似度极高。

舆情爆发:面对指责,复旦大学极力否认,宣传片的制片人公开称该片创作独立,留下舆论一片质疑。 

舆情发展期:5月28日下午14时许,复旦大学全面撤下《 To My Light》,随即于18时许在官方微信平台上发布新版宣传片。连番动作与此前态度构成强烈反差,加剧舆论反感。随着质疑声进一步扩大,宣传片的制片人二度回应,并在回应中一改口风,承认较多参考了东京大学的短片,表示愿意坦诚接受公众批评。

舆情高峰期:5月29日,多方信息汇合交聚形成舆论高峰。一方面有关复旦大学形象宣传片涉嫌抄袭的新闻持续扩散。《南方都市报》刊发的报道“复旦宣传片被指抄袭东京大学 ”和《京华时报》发表的新闻“复旦宣传片被指抄袭东京大学 校方连夜发布新片”被各大网站大量转载。此外,多角度的针对性评论也纷至沓来,如“复旦连夜发布新片 回避抄袭是下策”、“复旦大学对‘抄袭’宣传片应启动独立调查”等。另一方面,复旦大学的校庆Logo也在当日被曝有抄袭之嫌,称该Logo转面之后与苹果Touch ID标志几近吻合,接连的侵权指控形成叠加效应,再度刺激舆情高涨。 

舆情反复期:5月30日-31日,舆情态势总体回落。不过,30日在微博平台上,有关最新版宣传片复制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意的消息备受热议。《华商报》就此发表的题为“复旦新版宣传片再陷‘抄袭门’被指抄袭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报道,也被凤凰网、中国网、新浪网等大量转载。31日,复旦大学在官方微博上正式就“抄袭门”道歉,并承诺启动相关调查,引发媒体集中报道,其后涌现新一轮评论热潮,集中于对社会创新能力、高校学术风气和危机应对处置的解读和反思,形成了6月1日的舆情小高峰。

舆情消散期:6月2日开始,舆情热度迅速回落,目前为止,尚未出现反弹。

两个案例的处理方式不同,事件的结果也不同。

“抄袭门”把复旦大学定在耻辱柱上,甚至有网友戏称“复印大学”。

对奥迪和刘德华,网友还是非常公正的。

遇到公关危机不可怕,不要着急。

遇到公关危机不要一味地“道歉”,在回应公关危机前一定要“明确责任关系”,然后根据“责任关系”选择回应模版。

遇到公关危机不要着急“撇清关系”,一定要按照“AFA”模型来操作——表明态度、查清事实、基于分析做决策。

如果真是自己的责任,真诚地道歉并给出明确的补救举措才是最好的操作。

不过这个事件要给众多品牌方提了个醒,以后再收到文案或许还是在网络上查询一下比较好。

声明:文章来源自网络,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5203 2161或邮件至viphgs@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所有:沃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999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