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代言英特尔惹争议,盲求流量、搏关注的品牌们为何屡屡翻车?
2021-03-25

 

刚刚过去的周末,英特尔为大众上演了一出“自杀式营销”,“英特尔 杨笠”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很多人最初看到还感到纳闷:英特尔是一家芯片半导体公司,杨笠则以脱口秀演员出名,两者之间八竿子打不着,怎么会有关系呢?

事情是这样的,3月18日,英特尔消费类产品官微@英特尔芯品汇发布杨笠宣传英特尔笔记本电脑的相关内容,宣传文案 “英特尔的眼光太高了,比我挑对象的眼光都高”则套用了杨笠此前脱口秀中的梗。 杨笠代言英特尔的消息公布后,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巨大争议,不少网友反应激烈,认为作为一个曾公开挑拨“性别对立”还“侮辱男性群体”的人,没资格担任“以男性用户为主”的英特尔产品宣传者,纷纷留言表示要抵制英特尔并改编杨笠的话嘲讽道:“为什么英特尔明明看起来性能那么普通,但是价格却可以那么自信。”压力之下,英特尔下架了相关宣传内容,这又引起很多女性消费者的不满。 3月22日上午,英特尔官网回应杨笠代言争议称:“已注意到与杨笠相关推广内容引发了广泛争议,这种情况并非我们预期。多元、包容是英特尔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充分认识并珍视我们所处的多元化世界,并致力于与各界伙伴一起创造一个包容的工作场所和社会环境。” 不过,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挽回,英特尔这次营销已然是出力不讨好的满盘皆输,不仅没有达到原定宣传效果,还令品牌自身深陷舆论漩涡并朝着自身无法控制的方向不断发酵。

为搏流量请争议人物代言
在这次“英特尔请杨笠”代言事件中,品牌方本想借杨笠在女性消费者中的影响力拓展新用户群体,却得罪了男女消费者双方,给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复盘整个事情发酵的全过程,问题关键在于英特尔请杨笠做代言,与品牌形象不相符合且代言人理念与品牌的主要消费用户存在根本性冲突。 因发表“两性关系”观点走红网络的杨笠,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人物,而其所涉及的话题又是互联网空间中较为敏感的话题,营销团队在选择代言人的时候只考虑新用户拓展、流量关注,却忽略其“走红”背后的风险以及自己原有核心用户的感受,翻车自然就在所难免了。 互联网时代,流量至上的焦虑围绕着每个品牌,但这并不能成为品牌营销的宗旨,品牌更应该立足产品质量,进行创新性传播,而非万事请“话题人物”。

不当的危机公关,英特尔何去何从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情绪煽动大于事实的后真相已然来临。面对负面舆论,再也不是“删帖”能够简单解决的事情了。 国内较受认可的危机处理5S原则包括:速度第一原则、承担责任原则、真诚沟通原则、权威证实原则、系统运行原则。但是在英特尔这次事件的公关处理中,犯了很多大忌。 首先,在广告最初推出的时候,英特尔团队没有进行风险评估,没有预计到争议背后可能带来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在舆论发酵后,整个团队被动地应对且敷衍——引其消费用户抵制后,直接下架相关宣

内容,且没有任何解释。 
其次,英特尔的官方回复来得太迟,且避重就轻、推卸责任,一句“事情并非我们预期”无法平息消费者的怒火。危机公关讲求实效、速度与真诚,没能及时进行解释澄清,在声明中我们也没有看到英特尔任何真诚的态度,只表示自己尊重多元化世界,将问题一股脑推到舆论环境的不够包容。显然,这又是英特尔失败的公关操作。 

网络舆论极化,亟需重归理性
英特尔模棱两可的回应不会结束网络上关于“性别平等”话题的讨论,这一话题也确实值得讨论,但不应该是滑向双方情绪宣泄般的骂战。翻开与杨笠的相关话题下,男女双方阵营对立,旗帜鲜明地彼此对骂、对喷,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当我们的讨论从“个体对事实的争论”转为“群氓为情感的困斗”时,讨论会变得毫无意义。 “下架解决一切”是英特尔的失败操作,却从某方面反映出群体意见的不断极化,甚至在不断绑架很多事情。社交媒体赋予人们发声的权利,但另一方面,在虚拟空间中,情绪更容易被迅速发酵、传递,过滤气泡、信息茧房等更是使得我们的讨论从“广场式的众声喧哗”转向“客厅式的窃窃私语”。 哈贝马斯眼中的公共领域,市民可以自由表达以及沟通意见,从而形成民意或共识。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实现了自由表达和沟通,却再难达成共识,意见不断被撕裂、极化。面对当前的舆论环境,社会亟待重建理性讨论空间。 英特尔“自杀式营销”的操作让“围观群众”感到无语的同时,更该引起我们深思,如何进行理性的公共探讨,这才是“多元化与包容”。

 

声明:文章来源自网络,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5660 5308或邮件至viphgs@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所有:沃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999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