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俞敏洪带队的东方甄选直播间火了,短短一个月,涨粉千万,并迅速在全网掀起了又一股“带货潮”,很快,这把火就烧到了书业领域,因为图书品类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中占据相当比例,并且成绩喜人。
高关注度之下,不少同行跃跃欲试,纷纷开始组建新媒体运营小组、聘请专业主播、花高价购置设备、24小时不间断直播......结果劳神费心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直播数据始终不温不火,书也没卖出去几本,精心策划的“图书日”原来都只是“赔本赚吆喝”。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互联网更加依赖,而书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在新经济、新技术的影响下,其生存与发展之路又在何方?我想,下面这段“互联网风口论”足以诠释所有现状。
十多年前,微信登上社交舞台,随之而来的,还有微信公众号,这是第一个“风口”,许多出版社和民营书业在这个时候注册了自己的公众号,并完成了粉丝的原始积累,他们成功把线下读者请到了线上,并开始第一波盈利(线上阅读、线上购书)。
微信风口一直持续到短视频的诞生,才开始转移阵地,但短视频风口并没有给到书业太多,因为变现渠道有限,直到直播的出现,才找到新的变现突破口,于是书业再次顺势而上,抓住“直播风口”,并开始大规模入局直播。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图书行业,从来不缺有价值的内容,不管是东方甄选图书直播间,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公众号,两者虽表现形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你获得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顺便,卖本书给你。
那么有价值的内容有了,人才、技术、变现模式也都有了,按道理说做好直播也不难啊,看了东方甄选这样的头部直播间,也许会让你产生图书行业生机无限的错觉,但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在这个同质化无比严重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无差别模仿、伪原创、抄袭屡见不鲜,一个企业或组织想要破圈出局,相当不容易。
小编经过调查和分析,认为当前图书类新媒体账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1更新不及时很多图书类账号虽然一直在运营,但是不少账号“疲态尽显”,效益不佳,一是账号更新频率较低,处于“半僵尸”状态,二是没有固定的更新时间,有时候甚至打扰到用户了,用户体验较差。
02运营模式单一新媒体营收模式很多,包括接广告、带货、打赏、流量变现、知识服务等等,但绝大多数出版社或图书公司把新媒体账号仅仅用于图书宣传和销售,重营销而轻内容,引起用户反感,再加上内容和形式单一,长此以往,账号运营效益只会越来越低。
03内容创新不够前面讲过,这是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没有优质内容,那出圈是相当困难的,但在这个“内容泛滥”的时代,如何用内容取胜呢?那就要靠创新来打破这个“无差别化创作”的桎梏了,举个简单例子,还是说前面提到的东方甄选,东方甄选的成功原因,有人将其归结到了三点,“故事+双语+企业品牌背书”,即用趣味故事吸引人,用双语表达折服人,最后再推出产品,让消费者为知识和情怀买单。
反观现在的图书类新媒体账号,真的太需要创新了。
上述问题其实隐含了一些深层次问题。新媒体并非传统媒体的翻版,也不是图书内容的简单转化,从图文到视频、直播,都将是对传统内容的颠覆性改造。同时,新媒体运营也是个系统工程,账号效益不佳,也并不是单纯的内容问题,还需要系列化的运营手段,因此对书业人来说,新媒体运营必须从长计议,系统性推进,用心用力才能做好。
那么,要如何做好新媒体呢?
01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做好账号布局。
面对发展迅速、节奏较快的新媒体领域,图书出版不可盲目追随潮流,要深入研究各个平台的特点,以及根据自身图书产品和品牌调性做好账号布局与规划,通常来说,图文类平台更适合图书的系统性宣传、出版社品牌建设,而短视频、直播等平台更适合增强用户视觉体验,更利于带动销售,总之,要因自身而已,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2定位是关键,人设规划必不可少。
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热点产生,蹭热点固然可以获得可观的流量,但并不是所有热点都值得“蹭”,盲目蹭热点会导致账号定位混乱,运营效益自然会低,其二,清晰、生动的“人设”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准备转型直播带货的图书出版机构,一定要有符合品牌定位的人设。
03运营创新手段,坚持“内容为王”。
新媒体运营模式非常丰富,不管是以销售为主、还是以宣传为主、又或者只是企业用作增量的一种手段,其模式都是有迹可循的,例如,可以借助自身丰富的内容资源、作者本身的“名人效应”、或借鉴同行,助力品牌破圈与营销转化,其次,在内容上,更应该大力创新,不断开拓,例如,将书中内容进行IP转化,借力新媒体,将优质图书内容、商业价值进一步释放。
声明:文章来源自网络,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5203 2161或邮件至viphgs@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