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婚讯,多次反转 ——从张靓颖事件看明星炒作与危机公关
2022-10-21

近日,吃瓜群众操心歌手张靓颖家务事,形成阶段性舆情热点。

事件梳理:

● 事件起源:10月8日,张靓颖和冯轲宣布在意大利举行婚礼。10月9日,网曝张靓颖妈妈亲笔信,反对女儿婚事,细数冯轲多宗罪,并状告冯轲侵占股权。

● 事件发酵:10月9日张靓颖发布微博,表示与冯轲没有原则性问题,网友爆料两人感情中存在第三者,并搜集多条证据。

● 舆论反转:10月11日张靓颖生日会上,拍全家福张靓颖表示,自己最爱永远是妈妈,粉丝第二,冯轲排第三。10月12日,张靓颖发博张靓颖发文“没按你们的剧本走,抱歉了”,随即秒删,网民失望表示“演技不错”。


舆情与数据分析

张靓颖结婚事件发源地在新浪微博,随后涉事多方不断发声,微博成为舆情主要发酵阵地,进一步扩散到微信、自媒体、主流媒体等。舆论成一边倒态势,网民纷纷讨伐冯轲。 微博热门话题#冯轲将张靓颖成功洗脑#、#张靓颖怒斥卓伟#等多次冲上热搜榜首位。截止10月12日晚上8点,话题#张靓颖婚事遭母亲反对#阅读量达到2.3亿。讨论6.5万。

随后的#张靓颖秒删#,也在网上引起了51万讨论。在这次事件中,张靓颖的粉丝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网上对冯轲进行不断人肉,人肉出两人间的第三者等等,买房情况等。

“张靓颖”等关键词,收集到从10月8日到10月11日的相关舆论共有16427篇,最早的舆论在2016年10月8日发布在百战军事网—国内事件,标题为“张靓颖母反对婚事 炒作还是内幕?”。后续舆论主要来源于搜狐、中国网、今日头条web版、泡泡网、ZAKER等等几大站点。总体来说,整个事件发展趋势较为起伏,舆论最高峰出现在10月10日。

舆情观点

媒体论点

关于张靓颖结婚事件,主流媒体并没有形成关注热度,媒体舆论场主要有两种声音:

第一种:当今中国式母女关系的反思。

“对于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来说,即便父母是真心诚意为你好,他们走过的路,可能没有你摔的跤多。哪怕摔跤,也还是比盲目依从长辈更靠谱。”——11日《新京报》,侯虹斌《张靓颖结婚风波,多少母女关系该反思》

“母亲的失望和愤怒,本质来源于两人的分离,不止在物理上,更是心理距离上。而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中,分离,就是最大的不孝。在中国式的亲子关系中,最需要独立的,其实就是父母们。”——11日《深圳商报》,杜翔翔《张靓颖家的“中国式关系》

第二种:对张靓颖事件中涉及到的法律、财产问题的分析

法制网记者买园园11日发布文章《张靓颖母亲“手撕”准女婿冯轲法律问题面面观》对社会比较关注的婚前财产协议,公司股权变更,冯轲遗嘱等法律问题进行了解读。同日,四川在线张柄尧、任宏伟在《张靓颖财产究竟安不安全?法律专家:约定有问题》一文中指出张靓颖同冯轲的财产约定有问题,其利益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网民观点

网民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并非停留在对明星家庭琐事的“围观”上,更有深度讨论。结合舆情数据,社会大众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较为突出:

1.“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大多不会幸福”。

微博用户“饭路”表示:张桂英对冯还是很了解的,很多时候女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去原谅男人,同时被自己感动。殊不知,这会毁了将来。而作为母亲,她清楚地看到这点,她一直在努力让女儿不要受到如此之伤害。

微博用户“LOVE”表示:根据概率,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大多不会幸福,身边有太多类似的案例了,毕竟老人的阅历摆在那儿,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必然有它的道理。

2.“鼓励独立追求幸福”。也有一些网民支持两人勇敢追寻自己的感情。网民“平安果”说:生活的年代、生活的经历不同,我们依然和父母的观念相差甚远。社会在进步,思想更开放,这是我们中国普遍存在的家庭亲子矛盾。网民刘玉兔表示:就算将来真的如何,她完全有能力再去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被别人强迫或左右。

3.“被洗脑、被控制”。相当一部分网民认为张靓颖的结婚计划盲目而欠考虑。公众号“严肃八卦”表示:“识人”是建立一段健康感情的第一步,不识人却痴情,最是让人无话可说。网民阿瑶说:年纪越大,越愿意妥协,胆子越小。

4. 娱乐记者行为边界:张母的公开信最初通过@全民星探发出,引发轩然大波,张靓颖怒斥卓伟。一部分人并表示理解娱记,公众有权利知道事情真相,反感张靓颖怒斥记者;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要给明星空间,不过不反对娱乐记者的出现。

5. 作秀、炒作。10月11日张靓颖的全新英文专辑首支单曲《DUST MY SHOULDERS OFF》开启预售,家庭风波和新专辑发行时间重叠,是不是巧合,没人能说清,不过张靓颖本人是坚决否认的。娱乐圈扑朔迷离,半真半假,作秀炒作常见。

专家点评:

该事件折射出家庭关系问题,以及婚前财产协议等社会法律一直是近年来争议较多的话题。各类婚姻案件频发,利益冲突不断,本身就是舆论高发地带。下面主要归纳教育与法律方面的专家意见:

1.父母与子女关系:张靓颖的婚讯本身无太多舆情对立空间,其母张桂英的“爆料”却点燃了事件的第一个舆情爆发点,就此将网络话语走势引向对教育、法律、心理等方面的深层次讨论。本该是一“家事”,现在却进入媒体的议程设置。

腾讯大家刊载专栏作家黄佟佟的文章《张靓颖母女,中国式母亲和中国式女儿》中,作者提到张和其母不仅仅是中国式母爱的控制关系,而且还夹带利益纠葛,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代际关系里,界限感太差,父母可以堂而皇之的对孩子的事情加以干涉,张靓颖和张桂英的母女关系中,将本该私下解决的事情摆在台面。

这篇文章阅读量已经有10万+,不少网民认为从张靓颖的事件中,可以看出一些父母与子女教育和沟通的问题。

2.中国丈母娘文化  中国准女婿一般都要讨好丈母娘,同时,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而这次事件准女婿被准丈母娘起诉,引出亿万舆论参与。整个过程中,张靓颖的粉丝毫不留情地扮演着讨伐“准女婿”冯轲的重要角色,网上对冯轲不断人肉。人肉出的第三者,买房信息等等。与“准丈母娘”所控诉的问题恰恰一致。

3.“爱情长跑”与财产法律:事件本身暴露出的几大疑点,也存在法律问题:

1)股权变更需股东签字,否则存在违法空间。

2)没登记结婚,财产协议不生效。

3)律师见证不等于公证。

4.特殊群体心理因素

明星“反常”行为与心理健康问题。不少明星追求虚荣、浪漫,尤其女性胸大无脑,看人走眼,遇人不淑。自我圈内的张靓颖离不开冯轲如父亲般的呵护与做主。

娱乐圈是个恶性竞争的名利场,艺人压力非常大。被社会时刻关注着,为保持高人气,被迫过分追求完美形象,造成很容易失落与伪装。往往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倾诉、宣泄,看着光鲜,实则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明星已成为抑郁症的重灾区。

单身母亲与单亲女儿。最容易出现的心理特点就是过度呵护以及依赖上自己的孩子。一个单亲母亲最大的痛,来自强烈的丧失感。张母不计后果的公开信就印证了她对女儿婚姻的恐惧和焦虑,以及自己非理性的性格缺陷。

在爱情关系中,张靓颖缺少安全感,倾慕年长男性。而在母女关系中,既受母亲的过度呵护,又想逃离。早在超女赛场,张靓颖表现出内向与清高的姿态,出名之后,这种性格特征时有表现。

5.不省心的身边人

一个人的事业成功,离不开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但往往现实生活中,成功者身边不尽是给力者。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猛人身边一堆吃猛人的。张靓颖有个不省心的男友,还有个不省心的妈。张靓颖团队不成熟的公关处理方式,对其事业发展不利。

张韶涵与母亲断绝关系是另一个极端,张韶涵母女昔日形影不离,2009年张韶涵接受媒体访问时则哭诉,母女缘分已尽,无法强求,张韶涵的父母以弃养攻击张韶涵不孝,系列矛盾影响张韶涵演艺事业。

旁白:明星危机公关

明星的心理危机,本身是常在的危机,危机公关在娱乐圈中已经是一项必备技能,演员周杰在开车撞人后曾吐苦水“没人帮我危机公关”。同样是婚姻问题,王菲对待公关有其潇洒、幽默的一面。在2012年央视春晚上演唱《因为爱情》时走音,网民调侃“因为打麻将把嗓子喊沙哑了”,王菲回应“该危机公关了”,后在微博幽默仿效韩寒悬红2000万求清白化解了危机。

民间力量解构,多重版本博弈。无数的民间力量一点点参与到文本里面来,阐释,补充,证伪,举证,爆料,法律分析,完全解构了公关的行活,改变公关稿文本原来的意味。公众参与其中,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材料,见识去共同拼凑文本,赋予它意思。导致最后受众读到的并不是甲方和公关团队希望传达的意思,而是经过加工的误导。

忽略受众预设心理与认知基调。冯轲及其公关团队只想着怎么去回应张桂英的信,没有考虑受众对这整个婚姻有了什么样的初步印象。在所谓张靓颖逼婚事件中,冯的被动已经被广泛传播,受众带着这个心理底色预设,既然无爱,那就是图财,加上张桂英以损害股东利益为由起诉“准女婿”冯轲,更加肯定了受众的预设。

归根到底,这是明星的家务事,主流媒体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中国足球又败给了叙利亚,这才是他们更关心的事,也是我们更失望的事,不信的话,你看朋友圈好像也并没有被张靓颖一家刷屏吧?

声明:文章来源自网络,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5203 2161或邮件至viphgs@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所有:沃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999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