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鼓万人锤还是人心所向?特斯拉的公关危机到底该如何收场?
2021-04-29

 

发生在上海车展的这次特斯拉公关危机,和以往的无数次相比都太不一样了。没有哪一次能像这次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如此剧烈的连锁反应,也根本没有哪一次能像这次一般,能让特斯拉这个品牌,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品牌美誉度,跌到这样的境地。

现在大家可能还不清楚特斯拉面临的是个什么状况:上海车展维权那事,现在已经不归汽车媒体管了,汽车媒体们现在全都在骂特斯拉,骂的原因基本也都集中在特斯拉公布的那份水分极大的行车数据当中,关于刹车的部分上。而几乎所有社会媒体,最近都在密切关注被刑拘释放的维权女车主,和她丈夫对此事的观点态度。当然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连续4天发布针对特斯拉维权事件的社评,大家应该也都看过了,现在所有国家级官媒里,就差新闻联播还没正式发声了(估计也快了)。


当然,也开始有一些观点认为,特斯拉这次是被人搞了。

阴谋论还是确有其事?

越来越多人目前倾向于怀疑,特斯拉被车主维权不是一两天的事,在大型车展被维权也早就出现过,但为什么这次上海车展维权事件能翻起如此滔天巨浪,根本原因很有可能是有人在背后火烧加油,推波助澜,目的就是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干翻特斯拉”。

这是很典型的阴谋论论调。但放在今天,特别是上海车展我所现场看到的一切(特斯拉维权事件当时我就在隔壁展台,可以说亲眼目睹全程)来看,这种可能性很高。第一,上海车展传达出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是:所有的传统车企巨头都在发力纯电动,哪怕是一直炮轰纯电动不行的丰田,这次展出的绝对重点之一也是纯电(另一个是换代汉兰达)。

无论是谁,只要你发力纯电,你就必须面对一个共同的竞争对手---特斯拉。这是当前我国纯电动车市场上的绝对老大,如果按销售占比看,几乎已经接近垄断地位。所以只要你懂一丁点商业常识就知道,今天的特斯拉,就是摆在整个中国所有车企,不管是自主合资还是传统品牌新势力车企面前的拦路虎。

换句话说,今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面对的局面的严峻程度,可能特斯拉自己都反应不过来,当所有人都想弄垮你,都想整死你的时候,你的状态是极度危险的。如果特斯拉的公关部门,它的公关负责人是个顶尖的,很有能力的公关大佬的话,以目前特斯拉的能量,勉强顶得住几十个竞争对手短时间内的“围攻光明顶”是有可能的。

但问题就是,特斯拉那位陶琳大姐,实在是个猪队友。其实这事本来不至于发酵成这样的,之所以闹到如今无法收拾,根源就是陶琳大姐的一句:特斯拉绝对不会妥协。好家伙,面对绝对的舆论劣势,面对维权者已经获得所有的舆论支持的条件下,她居然能说出这么一句话,这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一般的反面危机公关典型。以至于有人说,不久之后大学的公关和传播学教材里,陶琳大姐这句话,一定会被收录进去,可能没准还会是一道考试必考的大题。

所以我们尽管不能妄下定论特斯拉这事一定就是被联合打压的结果,但如果我是任何一家传统车企的PR负责人,看到特斯拉公关部最高领导如此让人震惊的不专业的表态,这么千载难逢的机会,谁不会出手?所以真别怪阴谋论,但凡你特斯拉会说点人话,情商高些,都不会给对手们这么大的机会。

破鼓万人锤

来自全国所有竞争对手的集体围攻和特斯拉PR部门的严重不专业,自然是这个事情不断发酵的原因之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前提是环境湿度足够低。换句话说,如果特斯拉的质量不是一直都差成那样,哪怕竞争对手们再怎么煽风点火,这把火也不至于烧成这样。

特斯拉的质量问题可以说是全球闻名了。国内的不说,特斯拉的大本营美国,由JD POWER公布的新车质量排行榜里,特斯拉的质量分是250分(分数越低越好),排在全美所有品牌的倒数第一,甚至比公认质量差到离谱的路虎(228分)还要低一截。

在中国就更不用说了,常年在各家中立榜单里都是垫底的角色。有多差,一个数据可以证明一切。根据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一个有官方背景的中立第三方机构)的调查,2013年至今,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共发生超过100起交通事故,造成175人死亡。这个数字也是全球汽车产业里的“世界之最”。

一个质量差成这样的品牌,再加上这个品牌所有高管(包括马斯克和深得其真传的陶琳)那目中无人毫无尊重的态度。你可想而知特斯拉在公众心里的美誉度低成什么样子。

以往,特斯拉通过烧钱大量买水军控制舆论,可以维持在舆论场上的不败之地。但这件事一出来,在来自所有竞争对手和所有地方社会媒体,国家监管部门,乃至国家级媒体的全部介入,公众对于特斯拉的所有不满就一次性全部爆发了。

所以你问我特斯拉怎样才能恢复以往的“荣光”?不可能了,这个品牌已经彻底在全国所有人眼里出名了。抖音快手最近的热点全都是它,头条百家号等下沉媒体的爆款文章也全都是它。特斯拉那么多年以来烧了那么多钱建立起来的“国内新能源车一哥”地位,现在已经崩塌了。

而这,对于国内所有车企,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势力而言,都是一件大好事。所有人等这一刻,都等太久了。

声明:文章来源自网络,本网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5660 5308或邮件至viphgs@163.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所有:沃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999989号-1